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西周曾侯谏作媿铜肆壶、唐代伎乐飞天纹金栉、清代掐丝珐琅桐叶形笔掭……这些在常人看来晦涩拗口的文物名,大学生桂昊雯却如数家珍。从家乡扬州到武大求学,从珞珈山再到清华园,十几年来她走过很多繁华的城市,却对博物馆里尘封在历史中的一件件文物情有独钟。这个00后的电脑磁盘里,存储着自己亲手拍过50多家博物馆的文物摄影作品,内存足足有500GB。
非专业人也能做好专业事
中学时父母送的一台单反相机,为她叩开了文物摄影大门。桂昊雯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了几幅文博摄影作品,照片中器身的纹路纤毫毕现,精湛的工艺宛若天成。这让小小年纪的她瞬间被吸引住了,“精美的画面,让文物之美完整地展现出来。我头一次看到,几千年前古人造出来的东西竟然这么美!”
桂昊雯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各地博物馆的展览信息,在父母的支持下,经常坐火车、坐飞机跨市跨省追文物展。
高中一次大型考试前,她突然得知北京故宫要展出《千里江山图》,当即就顶着压力买了票,周末从扬州赶去北京。时至今日,回想起文物摆在眼前的那种冲击力,桂昊雯还感到心潮澎湃。
真正开始琢磨拍文物的技巧,是从上大学开始。
下一篇:租房市场不该歧视老年人